美國總統大選將在2024年 11 月 5 日舉行,川普與賀錦麗在台灣時間 9 月 11 日早上 9 點進行辯論,本文將整理目前為止兩位候選人提出的重要政策,主要以美國稅收、房屋政策為主,並討論對相關產業與總體經濟的影響。
財政政策:兩黨同樣支持財政擴張、然幅度及做作法有別
兩位候選人都想要減稅,但是減稅幅度與對象不同。川普希望延長TCJA的內容,其中包含個人所得稅減免、遺產免稅額提高的部分。另川普也有提出要對小費和加班費免稅。
而賀錦麗的減稅措施排除富有階層,如只針對 TCJA中年收入不過 40 萬美元以下的進行減稅,並提出要恢復《美國救援計劃》(ARP)當中的兒童稅收抵免(CTC)增加額度,提供 6 歲以下兒童最高 3,600 美元的稅收抵免,並且提議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提供最多 6,000 美元的稅收減免,針對中低收入戶,賀錦麗也提出要恢復勞動所得稅收抵免(EITC)的增加額度。
總歸來說,兩位候選人皆主張減稅,然而後續如何彌補因減稅而擴大的財政赤字也分別提出不同的政策因應。川普希望透過加徵關稅,尤其是中國進口的商品,近期也要廢除 SALT (州和地方所得稅和財產稅收減免) 的 1 萬美元減免措施,此舉將使美國高稅收居民無法透過扣除額減稅。而賀錦麗在關稅部分沒有多加著墨,而是利用提高企業稅來彌補稅收的差額。
根據Tax Foundation統計,川普稅收政策將使長期 GDP -0.2%,資本存量0.3%,薪資0.6%,全職就業機會減少約 387,000。哈里斯稅收政策將使長期 GDP -2.0%,資本存量 -3.0%,薪資 -1.2%,全職就業機會減少約 786,000,在川普的稅務政策中,對總體經濟造成正向影響的主要是對 TCJA 延長,以及對個人和企業減稅,而對國外商品加課關稅則造成負向影響。在賀錦麗的稅務政策中,對總體經濟造成負向影響則主要來自提升企業稅率。
房市政策:共同目標均為解決高房價負擔問題
美國近年房價飆漲,租房或買房對美國居民都是很大的負擔,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美國近一半的租房家庭有花 30% 以上的收入在房租,近五年來收入達中位數的家庭在美國境內的購房能力下降。
註:HOAM 指數低於 100 時,代表中位數房價的住房成本超過中位數家庭收入的 30%,因此該指數越低,代表民眾越難以負擔住房成本。
在房市政策的立場兩黨更加接近,都希望擴大房屋供給以緩解住房負擔,並提供房屋首購優惠和補貼。川普較少談論到房市政策,不過他曾提過要透過控制通膨來影響貸款利率,以及開放部分聯邦土地允許新屋建設,並透過禁止無證移民貸款房屋貸款來舒緩房市的壓力。共和黨黨綱也表示可以透過稅收鼓勵以及首購的支持來增加房屋自有率。
賀錦麗則對房市提出較具體的政策,表示要建立300萬套個新住房單位,並設立 400 億美元的基金提供當地解決方案。此外,賀錦麗也提出要為已連續兩年按時支付租金的首次購房家庭提供最高 25,000 美元的首購支持,為首購第一代家庭(即父母沒有房產的購房者)提供更高的支持。賀錦麗也支持《停止掠奪性法案》,取消大型投資客和企業的轉售房屋稅收優惠,藉此壓低房價。因此不論未來是何者執政,預計都將見到更多對房市供給的舒緩政策以及對於民眾購屋負擔的補貼支持。
醫療保健、能源、移民、金融監管政策為兩黨主要政策分歧
而稅收與房市之外的政策,便是川普與賀錦麗存在較明顯分歧的領域。
醫療健保
民主黨一貫支持歐巴馬的健保態度,並擴大歐巴馬法案的影響。共和黨不強硬反對歐巴馬健保,但川普明確表示若有更好的法案,將會取代歐巴馬健保。而在處方藥的控管上,兩人皆傾向降低處方藥價格,但作法不同。川普傾向直接取消藥品福利局的回扣,而賀錦麗則想加強對製藥公司的監管。
移民政策
川普明確表態非法移民是美國眾多問題的根源(犯罪率上升、房價上漲等),預期將在上任後重新採用第一任任期內針對移民的強硬措施,包含在邊境設置軍隊和修建拘留設施,大量減少移民湧入。反觀賀錦麗的立場較為溫和,雖然也強調邊境安全,並表示當系統不堪負重時,總統應保有權力驅逐非法移民並停止處理庇護申請,但其依然對移民仍然抱持較為正面的態度,支持無證移民(即非法移民)合法化。
能源政策
川普偏向傳統能源,推動《購買美國貨計畫》,扶持傳統汽車製造業;賀錦麗偏向乾淨能源,支持電動車購買的補貼方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對另一方能源並非抱持打壓態度,例如川普便表示自己是乾淨能源的忠實粉絲,賀錦麗也支持開採原油、天然氣,因此雙方雖然會各自針對傳統與乾淨能源給予補貼獎勵,但推測並不會對另一方能源出具體打壓措施。
金融監管
雖然賀錦麗與川普並沒有具體提及金融監管相關政策,但賀錦麗過去有投票反對放鬆監管的紀錄,川普則有放鬆監管的傾向,因此對於巴賽爾協議 III 終局之戰的態度預計也將大相逕庭。目前根據聯準會監管副主席 Barr 今年 9 月的最新計劃,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的普通股一級資本(CET1)要求將增加 9%,若賀錦麗當選,資本要求預計將符合目前 Barr 的重新提案計畫;反之,若川普當選,將會偏向放鬆監管,可能將無限期推遲巴賽爾協議 III 計畫的實施。
結論
根據牛津經濟學院的研究,川普的政策導向較為激進,川普執政下,美國經濟將受到更大的財政刺激,短期內 GDP 會高於基準 0.4%,但長期會因為嚴格的移民政策受拖累,十年後 GDP 將較基準下降 0.6%,通膨的部分也因為財政擴大與關稅而出現更明顯增幅,最多偏離基準超過 0.3 個百分點。賀錦麗的政策導向相較溫和,賀錦麗執政下,雖然 GDP 一樣在短期受到稅收抵免擴大的刺激,長期受到其他加稅政策拖累,但影響幅度都比川普執政下還要小,對通膨造成的影響也微乎其微,整體來說,若民主黨延續執政,整體總經情勢預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川普則分別對短期、長期都會造成部分基準情境的偏離(包括經濟挹注與拖累皆有),不過我們也必須了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往往扮演景氣循環的油門或煞車的角色,整體趨勢走向仍須回歸基本面的週期,同時當前參眾兩院的選情導向分裂政府的結果機率仍高,預計無論哪一方勝選,政策效果也將有所打折,也建議投資人持續關注後續的情勢發展以做為參考依據。
註:該篇文章參考研究之基準情境假設對即將到期的 TCJA 條款進行最低限度的延期(如兒童稅收抵免加倍、年收入低於 40 萬以下者的減稅措施延期),並針對不同當選情境(民主黨全拿、共和黨全拿、分裂政府等)給出主觀機率,按照機率加權平均計算川普與賀錦麗當選之下,對於不同變數的影響。
本文授權於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不代表遠雄觀點,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網站之專家觀點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遠雄房地產張貼於網站,不代表遠雄房地產贊同其觀點,如需轉載須經本公司事前書面同意,並應遵守相關使用條款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