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信託與產權設計術:資產管理、遺囑信託與節稅技巧

目錄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議題——信託。近年來,新聞媒體上經常出現這個名詞,但到底什麼是信託?它的用途、好處、節稅方式又是什麼呢?讓我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帶你了解信託的核心概念與應用。

 

信託的基本概念

信託最早設立時,是為了解決「理財管理」問題。比方說,我有財產,但不一定懂得如何妥善管理,於是我可以找一位專業的理財專員來替我管理,讓財產產生收益,收益再回饋給我。這就是信託最初的設計理念。

信託制度中,主要有三個角色:

    • 委託人:提供財產,可以是不動產、動產或股票。

    • 受託人:負責管理財產並使其增值。

    • 受益人:享受信託所帶來的收益。

這三個角色的組合方式多樣,可以達到不同目的。舉例來說:

    • 自益信託:委託人與受益人相同,財產收益仍歸自己,稅務負擔最少。

    • 遺囑信託:委託人過世後才生效,依信託契約執行財產分配,通常可延緩繼承時間。

    • 公益信託:將財產捐贈給基金會或公益組織,不僅受到國家鼓勵,也可節省遺產稅與贈與稅。

 

信託類型委託人/受益人適用情境範例 / 功能
自益信託委託人 = 受益人理財、資產管理財產由自己享受,節稅效果佳
遺囑信託委託人 ≠ 受益人(過世後生效)避免繼承糾紛,延後財產分配香港女星沈殿霞案例,女兒35歲才領取全額
公益信託委託人 ≠ 受益人節稅,捐贈給基金會或公益組織可以減少遺產稅和贈與稅

▲信託類型與應用比較表。製表:遠雄房地產

 

信託的實際應用

信託在生活中非常實用,尤其在房產交易上更常見。舉例來說:

    1. 履約保證:購買預售屋或其他房產時,預付款若透過信託保管,就算發生交易糾紛,也能確保買方拿回款項,避免資金流失。

    2. 續建機制:在預售屋完工需四到五年、總價款的 15%-20%(約四、五百萬)分期支付時,信託可以確保建商依約完成工程,保障買方權益。

 

項目說明金額範圍功能
履約保證預付款由專戶保管,保障買方約200~300萬若交易解約或糾紛,可取回款項
續建機制建築期間分期付款,由信託專戶管理約房價15~20%,四五百萬避免開發商未完工即拿款,保障買方權益

▲預售屋履約保證與續建機制(信託應用)。製表:遠雄房地產

 

此外,遺囑信託的目的是尊重繼承人的意願,避免高額遺產被覬覦。例如香港女星沈殿霞立下遺囑信託,她的女兒在 35 歲前每月僅能領約 2 萬港幣生活費,直到 35 歲才正式過戶,讓繼承過程更安全、規範。

 

信託與節稅

信託的稅務優勢主要表現在:

    • 移轉稅負擔低:信託本身不會額外課徵不動產移轉稅、土地增值稅、契稅或房地合一稅。

    • 利息所得節稅:信託計算利息所得時,採固定利率(例如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 1.75%)作為計算基準。若實際收益高於此利率,就會形成節稅空間。例如實際收益 2%-6%,國家仍只按 1.75%計稅,差額就是節稅效益。

 

——————————————

【關於朱智豪】

除擔任「天易地政士事務所所長」一職外,同時也是中華不動產知識交流協會監事,從業多年來擁有豐富不動產經紀人考證班與校園的教學經驗。

——————————————

**本網站之專家觀點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遠雄房地產張貼於網站,不代表遠雄房地產贊同其觀點,如需轉載須經本公司事前書面同意,並應遵守相關使用條款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

生活提案

scroll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