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跟大家聊聊的是「預售制度」的由來、演進,以及現在遇到了什麽樣的問題。
預售屋制度的由來
預售屋的商業模式可溯源於民國六十年十月,由台北房屋所成立,銷售位於敦南SOGO附近之宜家大廈,此為台灣當時預售屋銷售之首例,締造七天完銷的傳奇。當時,因為市場資金短缺,不如現代處於資金氾濫年代,因此預售屋消費者可以分期付款、建設公司隨著工程進度進帳,也讓預售屋制度隨之蓬勃興起。不過,過去最嚴重的問題出在:建設公司跟民眾簽的契約過去沒有法令上的規範,後來慢慢演變成藉由履約保證的制度去解決與完善。
預售屋換約限制與例外
如果是112年7月1號以後才購買的預售屋,換約權益會受到限制,除非是配偶、旁系二親等親屬才可以換約,例如,父母購買預售屋,到完工前更名給子女,相當於做資產的移轉,惟要注意贈與稅的問題。
除了合法的換約狀況以外,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是因為生活上的困難必須換房。像最近很有名的基泰建設的案件,隔壁的鄰居因為在施工過程當中造成損鄰現象,這時如果被迫要出售他的預售屋,是允許的;除此之外,如長輩過世繼承預售屋的人,他也可以選擇把這預售屋拿去拋售,因為長輩挑的預售屋,不代表子女適合;還有一些非制約性的因素,比方合夥集資買預售屋,五個人分別出資一定比例,但後來有其中一人要退股,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選擇換約。
限制預售屋讓與或轉售例外狀況
1. 非自願離職。
2. 重大傷病或特定病症。
3. 因災害毀損而無法居住,須另行租屋。
4. 重大意外事故,致第三人死亡。
5. 繼承人無意保留。
6. 轉讓給共同買受人。
**本網站之專家觀點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遠雄房地產張貼於網站,不代表遠雄房地產贊同其觀點,如需轉載須經本公司事前書面同意,並應遵守相關使用條款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