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龍觀點:全球局勢到本地市場,2025下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的風與浪

目錄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局勢紛擾與不安中渡過,全球對等關稅議題未解、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中東地區爆發戰爭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投資情緒,更進一步推升通膨疑慮,企業也因經濟前景未明而對於投資擴廠偏保守謹慎;展望下半年度,經濟成長挑戰較高,對於出口貿易、產出、薪資成長和消費都可能帶來衝擊,央行在本季維持2025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05%不變。

 

企業持續審慎觀望,2025上半年商用不動產投資縮水

美國、日本與台灣中央銀行在第二季會議都決議選擇按兵不動,維持既有政策利率不變,將密切觀察關稅及升溫的地緣政治情勢對通膨的影響後,再決定未來利率的走向。不動產市場方面,雖然住宅市場交易收斂有成,央行也並未實施新一輪房地產管制措施,但短期內也無進一步鬆綁跡象。整體來說,2025上半年商用不動產投資氛圍保守,上半年合計僅572億元(參閱圖一),約去年同期的75%,也顯示在高利率與經濟局勢不確定性下,企業對於經濟未來走向採審慎觀察,許多潛在交易案被迫延後或重新評估。

 

商用不動產交易量
▲圖一:商用不動產交易量。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高力國際整理

 

雖然全球局勢不確定性偏高影響市場投資信心,但也同時是企業重整資產配置的好時機,企業趁機透過靈活調整資金槓桿與配置策略,來因應市場的瞬息萬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便是和碩科技將新店廠以28億元賣給國宏開發,另行以56.38億元購買原宏達電位於桃園的廠房。也導致市場出現有趣的現象,亦即製造業除了是上半年最主要的買方之外,也是最大的賣方(參閱圖二)。儘管現階段局勢混沌不明,有剛性需求之企業仍以長期營運發展角度持續布局自用不動產,統一集團、祥碩科技、美好證券、台灣人壽等知名企業都出手購置自用辦公樓。

 

商用不動產買方背景分析 (2025上半年 )
▲圖二:商用不動產買方背景分析 (2025上半年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高力國際整理

 

全球風險仍在,台灣自用買盤撐場

從國發會6月底發布的景氣概況來看,5月份景氣對策信號轉為綠燈,未知的關稅風險仍衝擊廠商信心,致使此次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轉呈藍燈,廠商對未來半年展望偏保守,仍須密切關注後續局勢發展。不過也有部分產業展現相對樂觀的前景,包括雲端服務供應、AI新興科技應用、半導體先進產能等,都是較能維持成長動能的產業,可望激勵民間投資。

➡️ 國發會景氣指標查詢系統最新消息

 

展望2025年下半年,除了全球大環境仍充滿變數,包括地緣政治風險、貨幣政策走向及供應鏈變動等因素,都將對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造成影響,台灣本身還面臨市場貸款條件緊縮及銀行放款高水位的雙重問題,壓抑投資型買方意願,對資產配置採更審慎的態度,傾向延後購置時點至局勢較明朗時再進場,因此投資買盤在短期內走勢仍將維持低檔,市場將持續仰賴自用型買方。自用買方的類別中,仍以製造業為最大宗,其中科技業因AI技術投資的持續擴大,生技醫藥業為因應全球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共同衝擊,也積極投入新技術,成為另一個潛在買盤,廠商從長期發展營運的角度來看,對於不動產仍展現有剛性需求,自用買方將續為市場支柱。

 

資產布局調整為下半年關鍵策略

全球局勢發展難預料,加上央行仍維持既有管制措施且短期內未有鬆綁跡象,刺激投資型買盤的效果相對有限,市場氛圍將持續偏向審慎保守,投資人對商用不動產的選擇更趨保守與精準,評估重點仍在穩健及收益率較高的資產與區域。而全球AI應用的需求持續成長,技術研發持續投入,輝達於5月更宣布海外總部設在台灣,彰顯台灣在AI供應鏈之優勢,也可望繼續成為台灣下半年出口貿易主要動能,因此製造業的剛性需求仍會是扮演交易最主要的支撐力,可望帶動下半年的市場交易量。

整體而言,下半年的商用不動產市場挑戰與機會並存,投資人應聚焦於具備產業鏈韌性與穩定需求的資產類型,例如工業不動產,同時靈活調整資金槓桿與資產配置策略,來因應市場不確定性的關鍵,方能在風浪中開創新局。

 

**本網站之專家觀點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遠雄房地產張貼於網站,不代表遠雄房地產贊同其觀點,如需轉載須經本公司事前書面同意,並應遵守相關使用條款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

相關推薦

熱銷建案

生活提案

scrollTop